申请美国博士,最重要的是要与教授进行良好沟通,如果教授在与你的交流中感兴趣,那么录取的可能性就非常大。
在申请之前,学生需要找到适合自己方向的教授,有专门的网站介绍这些教授,输入学校和专业就能找到,学生需要仔细浏览网站,详细了解每个教授的研究方向,对于和自己专业吻合的教授要重点关注,可以看看教授发表的论文,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研究,了解他的研究理论和观点,如果无论观点和方向都与你非常相近,那么学生可以与教授进行首轮套磁。 首轮套磁主要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和自己的研究经历,注意不要在套磁中提到GT分数,这个是申请时才用到的。教授对于学生的研究经历是最关注的,因此一开始就要引起他的注意,如果他觉得你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很有意思,那么他会很快回信的。在等待的时间里,最好不要发邮件或者打电话去催促,基本上一天以后他们才会给你回信。如果超过一周教授都没有回信,证明他对你并不感兴趣,不需要再浪费时间和精力。 套磁的邮件最好不要套用模板,而要个性表达,最好开门见山,不需要说一大堆客套话,简明扼要的阐明自己对教授研究方向的了解和看法,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。 早期套磁可以提前到六七月份开始,这样才可以保证十月可以进入到申请阶段,所以如果申请美国博士,时间越早越好。
关于套磁的时间安排
前期套磁
最佳时间:(7—8 月)
主要联系对象是在该校学习的朋友,校友,研究生院秘书等。本质上讲,是学校和专业调查的一个部分,询问该学校该专业的招生情况,如录取比例,奖学金发放比例以及就学费用等, 该专业学生的组成,现在正在研究的项目,毕业去向等,还有该院系在哪方面的研究较强,学校设施以及在当地可以利用的资源等等。了解这些对于你是否选择该校,你的申请有几成胜算, 是很有参考意义的。同时混个脸熟也不会有坏处。这是谁都可以做的。
在了解自己要申请的program 和研究方向后,就可以和相关的教授联系了。联系教授的一种方式就是不谈申请而就教授的目前研究谈起,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兴趣。这在学术上要求较高, 因此比较难,比较适合正在做项目的研究生或帮助老师做相关项目的本科生。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开门见山,直接表示对教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,并针对教授的研究项目和领域提一些自己的问题。这要求申请者的学术背景很强,能谈得长久。
前期套磁的好处有以下几点:
(1) 事先知道是否招人,有没有钱,避免浪费时间和金钱。如果教授不要人或是没有钱,即使你背景再强,也没有录取的可能;如果教授资金充足,他会考虑给你RA,RA 一般是教授的个人决定,他们一般都有决定权,无须系里面同意。另外如果教授是系里比较有地位有权力的人,他的支持对你Fellowship 或者TA 的申请常常能够起到一些帮助。
(2) 有针对的选校和写PS。通过套磁你必然要看大量系里的教授的简介。你喜欢做什么,不喜欢什么都会渐渐清晰起来。对于自己背景和规划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。缺点就是战线拉得过长,很可能到后面无话可说。
中期套磁
中期套磁—申请材料寄出前后
最佳时间:(12 月前后)
比较好的联系时机是在申请材料收到以后或是在路上的时候,大概在10、11 月份左右。既可以和教授谈学术问题,又可以在他对你感兴趣之后及时看到你全部的申请材料。这要求申请者的学术背景很强,能谈得长久。
后期套磁
后期套磁—拿到AD 或 4.15 之后
最佳时间:(2 月以后)
每个学校都会在第一轮审核(有的甚至在deadline 之前) 后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,这些同学会在第一时间(早的在12 月末和一月初)就会得到offer。而对于大部分同学,特别是没有收到AD 的同学来讲,大家并没有被拒绝,只是教授现在还拿不定主意到底选择谁。通常情况下,这说明你的材料是有竞争力的。一方面说明你确实申请的背景很强,同时也表示你的背景还没有强过那些第一轮便已早早胜出的申请者,但至少一切还都是有可能的。这个时候套辞的重要性也会发挥出来。同等背景的申请者,教授一般都倾向于选择与他联系过的人。过了4.15,套磁的作用也是很大的。尤其对工程的同学而言,因为工程类的奖学金较多,换而言之,有很多人将在4.15 左右拒掉手里的多个offer。这个时候申请人即使学术背景不够强也可以去套磁。
第一封套磁信首先需要明确的是:
1. 国外教授时间都很宝贵,不要问一些有没有钱之类的话题(这些问题问小秘助教就行);
2. 需要套磁者具备一定的研究经验和研究能力,对教授的RESEARCH 有一定的了解,通过网页了解教授的研究内容, 和对方探讨问题,有人曾经挑出对方教授文章中的一些毛病, 这很容易引起对方的重视。当然套磁时也要适当的表一下决心。
3. 并不是让教授在你申请之前就给你OFFER(有这样的特例),而应该是让他们了解你这个申请者的情况,让他们知道你对他们的研究工作有兴趣。